《周日的忧郁》(La enfermedad del domingo)中,导演以一场满载痛苦与沉重的十日之旅,讲述了三十五年前遭抛弃的女儿与母亲再度相逢的故事,她们不得不重新揭开旧日伤疤,面对萦绕不散的过往,记忆的灼痕如幽灵般栖息在每一道视线,每一个词语,每一段沉默与每一次不言自明之中。
西班牙导演Ramón Salazar十六年前惊艳的处女作《五颗女人心》(Piedras)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,这部情绪鲜明的女性群像作品在为Salazar带来广泛关注的同时,也让他此后多年始终囿于“Almodóvar追随者”的固有印象之中。十六年后,他带着气质迥异的《周日的忧郁》(La enfermedad del domingo)重返柏林。影片呈现出区别于多数西班牙电影的冷调优雅,沉稳的掌控力和敏感的触觉顺着叙事脉络自然蒸腾,既不过度强调风格化的外放表达,亦不试图将庞杂议题塞进不足两小时的体量。充沛的情绪静默地蜿蜒于通达淡然深处,对女性的刻画唤起 Ingmar Bergman《假面》(Persona)和《秋日奏鸣曲》(Autumn Sonata)的记忆。笼罩着无边无际哀愁的周日下午——银幕前的观众也与角色一同浸没于水流般涌起的思绪,呼吸着极简与亲密的气息。
影片的第一个镜头:两棵大树矗立于冬日灰败荒凉的山中,一棵高大挺拔,占据支配地位;另一棵则相对弱势,存身于阴影之中。两位主演的名字分别在树干上渐渐浮现——明确的指向让人立即意会其象征意义:静默的树即两位女性角色的化身,不动声色地影射着她们之非同寻常的母女关系,阶级地位和权力悬殊,冷漠疏离各自孤独。《周日的忧郁》透过极简的情节与人物设计,将返祖的渴望,生活的停顿与寻找的焦灼自然地融入叙事肌理。视听蕴含的神秘气质如同旧伤破裂的呼喊, Chiara和Anabel都曾在梦中见过奇怪石洞正是本片典型的谜题符号——隐约传出的尖叫声让不安在周遭空气中浮动,洞口阴道的形状则暗示着母性。
这个张望镜头的彼端通向另一个世界,下一镜立刻切换到缓步于宫殿般豪宅中一身华服的Anabel。宴席散场后的杯盏狼藉中,她一眼看到站在桌边的侍应生——与自己年轻时神似的Chiara,那个仅有八岁就遭Anabel遗弃的女儿。她心下立刻明白逃避三十五年的过往终于重新找上门来。隔天见面,Chiara只提了一个“补偿”要求:和母亲一起度过十天,之后就断绝关系永不相见。从这时开始,影片便在层叠的疑点和转折中逐渐铺展:这凭空而来的古怪要求背后是否有什么隐情?
心怀忐忑的Anabel随Chiara来到位于西法边境的山间木屋,远离尘嚣,朝耕暮耘。主动提出要共度十天的Chiara却始终态度冷淡,不太理睬母亲。Anabel等待着女儿问问题,准备好接受她的苛责,但Chiara连自我辩解的机会都不愿给她。随着时间流逝,Anabel与乡村格格不入的华服渐渐被适宜劳动的朴素衣衫取代。她照顾在庆典上喝得烂醉的女儿,为她准备早饭,虽不情愿也未做过多抗拒地回到了母亲的角色之中。两人之间终究形成了某种情感纽带,尽管织就它的原料是无可避免的悲剧。Salazar剧作的高明之处在于,他并未让这段关系在无穷尽的言语和自我辩护中贬值,而是放任沉默四下蔓延,片中每个细节都为积累某种情绪而存在,每帧不疾不徐的镜头皆雅致如辞赋华美的长短句。木屋中两位女性身上盘踞着无法消散的孤独感,她们尽管彼此陪伴,却并不热络,始终各怀淡淡的尴尬。
Salazar以同样的敬意与怜惜描摹着这两个角色,毫无偏颇。Bárbara Lennie和Susi Sánchez两位优秀的女演员都献上了极具震撼力的表演,前者扮演的Chiara在积累多年的怒气和久病的绝望之间徘徊,情绪瞬间溃堤后又立刻恢复冷漠。后者则用不动声色的沉稳凝练,呈现出一个付出极大代价换来富足物质生活,却在面对过往时面具出现裂痕的坚强女性。依赖几乎源自直觉的表演,两个女人表象之下的行为动机得到细致入微的阐释。一个令人印象尤深的场景中,Anabel以为屋里只有自己,于是放上唱片,旁若无人地起舞,这个全然沉浸在自我中的画面,给她难以接近的上流社会端严形象增添了更具人情味的层次。另一个段落中,Chiara强迫她的狗沉进泥潭,为了编造关于遗弃的故事好让Anabel不痛快,她一边要求身穿华服的母亲拿水管冲洗自己和小狗,弄脏了她昂贵的定制连衣裙,眼睛里却没有一丝报复的快感,只有数十年怨恨无可发泄的无奈与焦灼。
《周日的忧郁》这个片名来自于导演本人和Chiara在幼时周日下午经历的一种混杂感伤、遗憾和恐惧的情绪:惋惜着周六的过早消逝,恐惧着眼前时刻的随时散失,并祈求周一永不到来。自从Anabel在她八岁时弃她而去再不回头,Chiara被这样的情绪攫住整整三十五年。Salazar为了制造身陷囹圄难以脱身的感觉,将Chiara这个角色孤立起来:她独居在远离人迹的山间小屋,曾经她在这里和父母一同度过美好时光,同时她也在这里遭到母亲遗弃,甚至后来父亲也离开了。身体的疾患和深刻的孤独感,让她的生活陷入停滞。
Salazar一贯喜爱从照片中寻找影像灵感,那些承载着历史、感情和叙事线索的图像是他心目中的藏宝匣。《周日的忧郁》开始于两张照片:一张来自 Serge Gainsbourg与 Jane Birkin的家庭相册,画面中是一个年幼女孩的侧脸,正出神地望着画框之外的不可知;另一张来自摄影师Jaime Olías,画面中只有一个背对镜头浸没于湖水中的女性。在Salazar眼中,第一张是整个故事的起点,望着抛弃自己的母亲渐行渐远的Chiara,而第二张则是故事的结局。存身于两张照片之间的空隙,Salazar牵起看不见的丝线,松松地缠绕出这样一场充满压抑和张力的母女重逢。影片中出现Chiara拍摄照片和母女共看相册的场面,镜头切换则采用快门的音效设计,这一切都强化了记下光阴瞬间的渴求,一种想要留住却无力把握的剧烈感受。
与Salazar合作多次的摄影指导Ricardo de Gracia沉静如水的运镜、构图、光线和色调都为山间日夜赋予了绘画般的质感,配合其他视听手段聚合起自然界的虚无缥缈之美。Nico Casal谱写的配乐只在关键时出现,泣血般的弦乐与沉郁的钢琴,寥寥几笔便为情绪的爆发提供了有力推动。例如母女两人乘坐平地雪橇沿着山脊而下的段落中,镜头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间切换,钢琴此时加入,重击的音符渲染着绝望,极简的设计提炼出深刻的情感复杂性。Clara Bilbao的服装设计可以说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,两位主角的着装风格与变化都与叙事走向完美贴合。Anabel前半段一套套华美优雅的高定服装,几近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风尚,凸显了她显赫的社会地位与财富。而Chiara则一身过大的中性外套,色彩暗淡,无心打理的发型和妆容,呼应着她渐渐恶化的健康和心境。Anabel的服饰转变——从刚到山区显得突兀的华服,到适宜乡间生活的日常服饰,也是母女关系演进和她本人情感变迁的映射。
在影片极具情感杀伤力的结尾段落中,母女二人最终抵达梦中的树林,在一个恍若回到生命原初的拥抱之后,Chiara终于气息微弱地叫出一声“妈妈”。山间雾气苍茫,近旁不知什么鸟兀地哀叫数声。母亲在湖中站着,只剩一个肩膀露出水面的背影。她独自回到大屋跟前,屋里亮着灯,好像仍有人等待。但她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。她脸上没有一丝情绪,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,又好像已经失去一切。可能这样才算公平,在记忆和爱恨中纠缠数十年的两人,在十天之后,终究再不相欠。
但全片最令人难忘的镜头甚至不是此处,而是稍早之前狂风中Chiara附在Anabel耳边悄声说话的场景。她们的黑发与白发交错缠绕,难解难分。两个多么不同的个体,如同色谱的两个顶端;时间残酷地将她们割裂,血缘并未让她们相连,反而成为一种无端负累,感情的积累既非出于自愿,亦最终演变成徒劳。她们是彼此耿耿难忘的心头之刺,提醒着过往的伤痛和罪恶。然而,在这个风起的瞬间,似乎蓦然从广阔天地间劈出一刻平静,四周一切皆退却为永恒,连时光都悄然停止。她们第一次真正倾听彼此,感受彼此的存在,让同样的情绪在彼此的体内流转。轮回的仪式就此轻轻开启,无论是追不回的时光,还是此间难以为外人道的种种,都成了她们告别的姿态。
周日的忧郁 La enfermedad del domingo (2018)
Director: Ramón Salazar
Screenwriter: Ramón Salazar
Cast: Susi Sánchez, Bárbara Lennie, Richard Bohringer
Genre: Drama
Runtime: 113 minutes
*本片入围第68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
2 Comments